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瑪麗亞.洛克

瑪麗亞.洛克
德國 / 小姐

瑪麗亞.洛克

Maria Rucker

個人經歷
2012 德國慕尼黑FRUTTA Ambrosa Zisko畫廊個展
2011 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石雕創作營
2011 德國阿默湖濱公園雕塑展
1997 台灣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戶外創作營
創作歷程
瑪麗亞.洛克的創作就像河流的動向千變萬化一般,在羅斯威爾任教其間已經雕出新氣象。她很久以前就開始從事石雕,過去的雕塑形式,不論辨識度的高低與否,都傾向於高度幾何,但她新的作品則在新發現的生物話題上打轉,過去強調的是冰冷生硬的線條來強調基本幾何,而現在取而代之的形式是那些認定為頻臨絕種動物所留下的蛛絲馬跡。

瑪麗亞都親自去撿取別人不要或不起眼的石頭當素材,她挑選人家修建高速公路不要的碎石,或去田野間挑撿石塊,她都挑撿別人撿剩的,不過卻可找到既漂亮又大塊的雪花石膏、石灰石和熔岩,她就把撿來的這些石材琢磨一番,讓石頭亮出隱藏在裡面的本色,將底層結構中的東西清楚顯露出來,感覺好像是把裡面的那些東西從矩陣中解放,猶如把我們早已感受到的部分以清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

那些所見都只是部位而無法窺見野獸的全貌,而所謂的部位亦即暗示著整個形體會更巨大。牙齒、利爪、獠牙、喙、蹄、爪子、鼻子等等,這些部位都可以讓人輕易辨別出是駱駝、乳牛、狗、馬、蝙蝠或是人。那些化石中所記錄的野獸特徵,為石頭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這些色彩結合石頭、藝術家的手以及我們大腦的整體模式,三者交融成為一個整體美學。

她所創作的都是優雅光滑的石雕作品,這些作品活在一個長期存在傳統的西方世界,一個自有「藝術」兩字以來就存在的世界。精雕細琢之下,她的作品發展出全方位的物質感受,展現出她對石頭耐久性的熱愛。她新的雕塑作品都是很堅固的元件,第一眼看到雖令人振奮,望著它時,卻又很撫慰人心,表面上把觀賞者帶回大腦最幽深處,在前衛的身分背後找尋著古老的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