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參觀
「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研討會」10月26日於翰品酒店舉行
時間:2020-10-26 (週一) 至 2020-10-26 (週一)
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研討會
雕塑、產業與文化 解析花蓮石雕藝術的現在與未來
「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研討會」10月26日於翰品酒店舉行
「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甫於10月24日於文化局園區熱鬧開場,活動期間除了戶外創作營、展覽、假日市集及表演、書展等豐富內容外,還有有一系列研討會及藝術講座等知性活動。10月26日文化局特別辦理一場石雕研討會,聚焦「雕塑、產業與文化」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包括主持人洪莫愁教授、美國藝術家Michael Newman、王哲雄教授、黃海鳴教授以及本屆戶外創作營16位石雕藝術家等,共同討論花蓮石雕藝術的現在與未來。花蓮縣文化局曾之妤副局長、花蓮縣政府北區服務中心俞慧君副主任、花東文教基金會張瑜芬執行長、維納斯藝廊林滿津負責人、石雕藝術家許禮憲及柳順天,與許多東華大學的同學以及熱愛石雕藝術的民眾都到場參與。
研討會分為上、下午場次發表論文,上午第一場先由美國藝術家Michael Newman講述「岩/石與人文:從美國西岸的個人經驗出發」,Michael Newman曾於1992至1999年長期旅居花蓮創作,2000至2008年移居華盛頓州布雷默頓,今年則應東華大學邀請擔任駐校藝術家,他以自身旅居台美二個城市的駐地觀察,剖析「石雕」作為一種個人和城市風格的標誌、一種共享的文化財,在二地之間的異同,並帶給個人及社會的影響力。
上午第二場次由王哲雄教授論述「對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公開建議」,王教授曾擔任1997年戶外創作營評審,25年後再應聘擔任本屆戶外創作營評審,格外充滿意義。本篇論文內容除了細數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舉辦的誕生因緣及歷屆辦理方式,也提出幾項建設性的意見,例如確立石雕創作研究營一貫的執行方式、落實真正的國際性、對花蓮石雕博物館定位的重新思考,以及花蓮雕塑公園的形成與石雕作為公共藝術的限制與開放性等,論述內容完整且面向延伸廣闊,引人深思。
下午第三場次由黃海鳴教授闡述「深海升起的群山奇岩跨文化城市─談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與城市發展的關係」,黃教授為台灣最早並持續將當代藝術帶進城鄉公共空間的策展人,長期從事台灣各縣市藝術生態觀察,本篇論文從花蓮自然地理的神聖意涵談起,進一步剖析石雕藝術季與在地石材產業發展的關聯,再延伸討論究竟什麼才是花蓮最重要的產業形式,最終提出跨文化觀光的幾個案例,點出花蓮發展深度文化觀光的優勢,為未來的文化政策擘劃無限想像。
下午第四場,則由國際智權顧問公司執行長陳英傑律師講述智慧財產權以及藝術家常遇到的法律問題。最後,由本屆石雕藝術季策展人洪莫愁教授帶領本次戶外創作營入選石雕家以及現場民眾,討論歷屆活動辦理方式、石雕作品設置及景觀融合、石雕作品維護與石雕公園等議題,透過互動討論,讓大家更深入了解這門藝術的發展以及所遇到的問題,也表達對活動的未來期許。文化局吳勁毅局長表示,本屆石雕研討會發表的論文非常有深度,不但點出活動核心價值亦極具參考功能,將會全文刊登收錄於活動成果專輯內,作為未來發展石雕藝術季的參考指南。
「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研討會」10月26日於翰品酒店舉行
「2020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甫於10月24日於文化局園區熱鬧開場,活動期間除了戶外創作營、展覽、假日市集及表演、書展等豐富內容外,還有有一系列研討會及藝術講座等知性活動。10月26日文化局特別辦理一場石雕研討會,聚焦「雕塑、產業與文化」主題,邀請專家學者包括主持人洪莫愁教授、美國藝術家Michael Newman、王哲雄教授、黃海鳴教授以及本屆戶外創作營16位石雕藝術家等,共同討論花蓮石雕藝術的現在與未來。花蓮縣文化局曾之妤副局長、花蓮縣政府北區服務中心俞慧君副主任、花東文教基金會張瑜芬執行長、維納斯藝廊林滿津負責人、石雕藝術家許禮憲及柳順天,與許多東華大學的同學以及熱愛石雕藝術的民眾都到場參與。
研討會分為上、下午場次發表論文,上午第一場先由美國藝術家Michael Newman講述「岩/石與人文:從美國西岸的個人經驗出發」,Michael Newman曾於1992至1999年長期旅居花蓮創作,2000至2008年移居華盛頓州布雷默頓,今年則應東華大學邀請擔任駐校藝術家,他以自身旅居台美二個城市的駐地觀察,剖析「石雕」作為一種個人和城市風格的標誌、一種共享的文化財,在二地之間的異同,並帶給個人及社會的影響力。
上午第二場次由王哲雄教授論述「對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的公開建議」,王教授曾擔任1997年戶外創作營評審,25年後再應聘擔任本屆戶外創作營評審,格外充滿意義。本篇論文內容除了細數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舉辦的誕生因緣及歷屆辦理方式,也提出幾項建設性的意見,例如確立石雕創作研究營一貫的執行方式、落實真正的國際性、對花蓮石雕博物館定位的重新思考,以及花蓮雕塑公園的形成與石雕作為公共藝術的限制與開放性等,論述內容完整且面向延伸廣闊,引人深思。
下午第三場次由黃海鳴教授闡述「深海升起的群山奇岩跨文化城市─談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與城市發展的關係」,黃教授為台灣最早並持續將當代藝術帶進城鄉公共空間的策展人,長期從事台灣各縣市藝術生態觀察,本篇論文從花蓮自然地理的神聖意涵談起,進一步剖析石雕藝術季與在地石材產業發展的關聯,再延伸討論究竟什麼才是花蓮最重要的產業形式,最終提出跨文化觀光的幾個案例,點出花蓮發展深度文化觀光的優勢,為未來的文化政策擘劃無限想像。
下午第四場,則由國際智權顧問公司執行長陳英傑律師講述智慧財產權以及藝術家常遇到的法律問題。最後,由本屆石雕藝術季策展人洪莫愁教授帶領本次戶外創作營入選石雕家以及現場民眾,討論歷屆活動辦理方式、石雕作品設置及景觀融合、石雕作品維護與石雕公園等議題,透過互動討論,讓大家更深入了解這門藝術的發展以及所遇到的問題,也表達對活動的未來期許。文化局吳勁毅局長表示,本屆石雕研討會發表的論文非常有深度,不但點出活動核心價值亦極具參考功能,將會全文刊登收錄於活動成果專輯內,作為未來發展石雕藝術季的參考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