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參觀
人之初‧藝之美─典藏石雕特展
類別:展覽活動
時間:2017-07-03 (週一) 至 2018-12-31 (週一)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2樓常設展區
地址:970 花蓮縣花蓮市文復路6號
許禮憲─盼
人之初‧藝之美─典藏石雕特展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2樓常設展區
時間:即日起常設
本局石雕博物館2樓常設展區,原於100年透過文化部地方文化館計畫規劃為「文創藝廊」空間,並自100年至105年底歷經5年營運,作為在地文創產品之展示空間。鑒於石雕博物館作為地方文化館發展已長達15年之久,自106年起經文化部評估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為花蓮縣唯一潛力博物館,並啟動博物館提升計畫,考量2樓常設展區階段性任務業已完成,106年起回歸博物館專業功能,規劃為典藏石雕常設展區,未來展出內容以館藏中小型400多件石雕精品為主,並依年度定期推出主題常設展。
今年第一檔由本局策劃並邀請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吳柏熹老師協助規劃設計之「人之初.藝之美-典藏石雕特展」即日起常設,歡迎鄉親前往石雕博物館2樓參觀!未來石雕博物館典藏精品將不定期換展,讓民眾一飽眼福~
展出內容介紹:
「當我們『看著』(see)ㄧ片風景時,我們是置身在風景裡;假使我們『看了』(saw)
過去的藝術,我們就將置身於歷史當中。」
─英國藝術史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觀看的方式》
回溯雕刻藝術的原初,對「人體」的刻劃與創造一直是命題核心,從
希臘時期神話及歷史故事中對神及英雄的崇拜,直至文藝復興時期對
人文精神的歌頌,雕刻家追求並試圖再現人體型態結構的創作行為,
看似是一種對於稍縱即逝短暫生命的形而下保存,實際上是透過不斷
地反覆敲擊這個命題,去研究「我」為何存在,進而去反思生命的意
義及價值,猶如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曾說「我只是把雕像
從大理石中解放出來」,以人為命題、石頭為媒介,雕刻則為一種開
鑿真理的途徑。
本展精選8件典藏石雕作品,展出者包括挪威藝術家那特‧斯汀(Knut
Steen)、法國藝術家伊費‧班其林(Yves Banchelin)、與及臺灣藝術家
林聰惠、許禮憲及張子隆等,同樣在描繪「人體」主題上,藝術家透
過各自的觀察及演繹,展現具象/抽象、完整/片段、再現/變形、外在/
內在、形而下/形而上……等多元哲思。
地點:花蓮縣石雕博物館2樓常設展區
時間:即日起常設
本局石雕博物館2樓常設展區,原於100年透過文化部地方文化館計畫規劃為「文創藝廊」空間,並自100年至105年底歷經5年營運,作為在地文創產品之展示空間。鑒於石雕博物館作為地方文化館發展已長達15年之久,自106年起經文化部評估花蓮縣石雕博物館為花蓮縣唯一潛力博物館,並啟動博物館提升計畫,考量2樓常設展區階段性任務業已完成,106年起回歸博物館專業功能,規劃為典藏石雕常設展區,未來展出內容以館藏中小型400多件石雕精品為主,並依年度定期推出主題常設展。
今年第一檔由本局策劃並邀請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吳柏熹老師協助規劃設計之「人之初.藝之美-典藏石雕特展」即日起常設,歡迎鄉親前往石雕博物館2樓參觀!未來石雕博物館典藏精品將不定期換展,讓民眾一飽眼福~
展出內容介紹:
「當我們『看著』(see)ㄧ片風景時,我們是置身在風景裡;假使我們『看了』(saw)
過去的藝術,我們就將置身於歷史當中。」
─英國藝術史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觀看的方式》
回溯雕刻藝術的原初,對「人體」的刻劃與創造一直是命題核心,從
希臘時期神話及歷史故事中對神及英雄的崇拜,直至文藝復興時期對
人文精神的歌頌,雕刻家追求並試圖再現人體型態結構的創作行為,
看似是一種對於稍縱即逝短暫生命的形而下保存,實際上是透過不斷
地反覆敲擊這個命題,去研究「我」為何存在,進而去反思生命的意
義及價值,猶如文藝復興時期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曾說「我只是把雕像
從大理石中解放出來」,以人為命題、石頭為媒介,雕刻則為一種開
鑿真理的途徑。
本展精選8件典藏石雕作品,展出者包括挪威藝術家那特‧斯汀(Knut
Steen)、法國藝術家伊費‧班其林(Yves Banchelin)、與及臺灣藝術家
林聰惠、許禮憲及張子隆等,同樣在描繪「人體」主題上,藝術家透
過各自的觀察及演繹,展現具象/抽象、完整/片段、再現/變形、外在/
內在、形而下/形而上……等多元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