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石雕博物館

林慶宗

林慶宗
臺灣 / 先生

林慶宗

Lin, Ching-Tsung

個人經歷
1964 出生
1982 從事石雕
1995 花蓮國際石雕戶外公開賽
聯展
1990-92 花蓮美術家聯展
1993 第一屆洄瀾石雕公開邀請展
1994 花蓮「洄瀾石采」石雕聯展
1995 花蓮維納斯藝聯展
花蓮台灣中小企銀石雕聯展
高雄新光三越百貨石雕八人展
1996 花蓮美侖飯店---日出美侖石雕八人展
1997 台中首都藝術中心石雕聯展
1999 花蓮典石藝術中心石雕三人聯展
2000 台中首都藝術中心---「形-毀-變」石雕聯展
2001 花蓮國際石雕展
2002 台北京華城TOP ART藝術館雕塑聯展
2003 威廉藝術中心聯展
台北振興醫院—威廉藝術中心聯展
台南新光三越「小型藝術博覽會」--威廉藝術中心展
台北新光三越「仲夏藝術宴」--威廉藝術中心展
2004 「2004〞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威廉藝術中心展
威廉藝術中心聯展
台南新光三越「春之頌」--威廉藝術中心展
台北新光三越「仲夏藝術宴」--威廉藝術中心展
2005 高雄漢神百貨「漢神藝術祭—?代風華」--威廉藝術中心展
「2005〞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威廉藝術中心展
2006 高雄新光三越「驚蟄-初春藝術家聯展」--威廉藝術中心展
1995 花蓮洄瀾美展石雕入選
1997 台中鄉林建設第一屆國際公共藝術創作競賽鄉林獎
花蓮洄瀾美展---雕塑類洄瀾獎
1998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雕塑類第二名
2000 台北市敦化藝術通廊公共藝首獎
彰化台一線至金馬路口公共藝術優選
創作歷程
林慶宗成長於花蓮海濱,國中畢業後拜師學習藝品雕刻,直至工藝品市場逐漸萎縮,開始轉而走向個人創作。改變跑道也帶來陣痛期,他強迫自己放棄了技巧性的表現方式,為的是將造型刪減至單純的境界,以萃取出藝術性,林慶宗憑藉著學徒時期所訓練出來的扎實雕刻功力,以及代工賺取的經濟收入,作為支撐自己創作的籌碼,過程備受現實生活所考驗。隨著腳步漸穩,他開始累積出屬於自己的創作風格,不斷獲得外界肯定,一步步打開屬於自己的作品市場,一路堅持至今。決定轉往創作之初,林慶宗即以「魚」作為創作主題,魚除了是生活中易見的形象,受到華人傳統文化影響,社會普遍視之具有吉祥的意味,風水上亦有招來好運的衍生意涵,如此的主題使得林慶宗的創作容易親近大眾,也讓作品更有機會被帶進一般的家庭收藏。林慶宗平時即喜好親近自然,閒暇時常常釣魚消遣,也因此有機會近距地觀察魚群生活,影響他進一步深入關心環境、海洋議題,他有感魚群的一生,在水中經歷生老病死,即像是人類世界的倒影,而開啟了一系列以「魚」跟「水」的關係作為觀想世界的模型,從人跟魚的交流,延伸至人、魚與空間的思考,如《如魚得水》、《魚形山水》、《星魚系列》,2010 年以「年年有魚」作為個展名稱,以「魚」觀見環境變化,再貫穿至人類的社會文化。鑽研同一主題,林慶宗一路以來對於「魚」的意象掌握從寫實趨向簡化,捨棄了外觀的鱗片甚至眼睛特徵等細節詮釋,如今的呈現已是經歷無數次取捨、精萃了幾十年的觀察所得出的演化。一件作品的產出,從隨手塗鴉、簡略的手稿開始,下一步則是精細的石刻模型,走進林慶宗的工作室就像進入一個大型水族箱,大大小小的「魚」以及走進去的人們都悠游其中。對他來說,雕刻的當下所產生的靈感,亦或是面對不同石紋所帶來的意外,皆是構成一件作品的重要元素,當中最能揮灑創作才能、最生動的部分,便是雕刻
過程中從來無法預期成品樣貌。林慶宗的作品兼具了細膩與粗獷的語言,刻意保留鋸片所留下的刀路,與精細的局部雕鑿抑或平滑、蜿蜒的曲面形成對比張力,難度較高的鏤空部份讓「魚身」與「波紋」形成虛實的交流,構出了作品周圍的空間感,給予觀者視線更加靈活的體驗。不同石材的選用,引導出不同的作品氣味,除了常用的白色大理石,早期也常以麥飯石的石紋斑點表現石斑魚身,或以帝王石呈現魚骨色澤,近期除了嘗試使用異材質結合石雕,也偏愛嘗試珊瑚、瑪瑙、玉石等自然礦物,作為創作材料來源。受到材質本身無法人為模仿的特質所吸引,林慶宗彷彿能從中看見包覆在其中的魚形,運用其天然的花色、蝕孔,雕鑿出流線的魚身,像是海水退去後所留下的生命印記,又或者是能悠游水中的海底化石。
林慶宗對於「魚」的造型之鑽研,經歷不同創作時期的演變而趨向極簡,部分的人只見其外型討好,而不見作者一路以來的心理拉扯、遭遇過的創作瓶頸,直接挪用其造型改為他用,然而林慶宗卻說道,自己從不擔心作品被模仿,因為他的創作也是由經由模仿自然而來,並且這一路以來專一的創作軌跡是他最穩固的後盾。
自1982 年決心轉型創作以來,林慶宗對於石雕的堅持,以及從未間斷地注視著最重要的命題──「魚」,作為一個忠實的觀察
者,嘗試了各種不同的觀看角度,在不同的創作階段體會出同一事物所蘊涵的新意,放棄了多餘的細節表現,精萃出特屬魚(群)的姿態,觀看他的作品,觀者能夠感受到自己就像被透明、溫暖的海洋所包覆,彷彿生命跟海洋,本就是一體。
TOP